中国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付艳洁
勤勉的求学时代
“列车拉响了汽笛,车轮徐徐开动,我从车窗挥手向送行的家人告别。1989年9月,我随一批留苏学生从北京乘坐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告别了祖国,开始了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那时,我还不到25岁,同批赴苏的留学人员中,大多是进修生和访问学者,只有我年龄最小。苏联怎么样?莫斯科在哪里?我只知道列车要走7天才能到达……”带着悠悠往事的回忆,周立群讲述了他的留苏生活。

在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期间,周立群从事潮汐电站大型水轮发电机设计和研究。当时,这是新能源领域里的崭新课题。周立群一面努力学习,潜心做课题研究;一面为莫斯科动力学院与自己母校专家互访、学术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在他的努力下,促成了两个学校电机专家互访和重要的学术交流,并把莫斯科动力学院电机专业的重要科研成果成功引进国内,为我国大电机技术的研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受到了国内电机行业专家的好评。
那时的苏联正经历着解体前的动荡。轻工业品短缺,卢布不断贬值,正常的食品供应都得不到保障,国家政治纷争使社会不安,治安环境急剧恶化。但这并没有影响周立群在异国他乡完成学业的坚定信念。留学期间,他担任留学生党支部书记,和驻苏联使馆教育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以顽强的毅力,全优的成绩通过所有考试,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创业,把握了转瞬即逝的良机
“心高似海阔,志广百梦圆。大浪淘沙尽,巍巍我依然。”周立群说,这首诗是自己创业经历和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四年的留学生活即将毕业时,人生的选择又一次摆在了周立群面前。
当时的政策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当时有几位留苏好友,毕业时纷纷选择了去美国发展,临行前也劝周立群一起从莫斯科直接去美国。
而周立群的选择,冷静而睿智,果敢而高远,他毅然选择回国奉献,并进入国家外经贸部所属的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工作。不久,公司总部又派他回莫斯科担任驻莫斯科代表。国企的大平台和国际化经营模式带给周立群充分的锻炼机会。在中化莫斯科公司工作的六年,他对公司业务和管理运营都逐渐熟悉。当时的中化公司是我国最先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之一,其国际化经营正处于最辉煌时期,中化莫斯科公司主要从事俄罗斯、独联体其他国家及东欧地区的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那个阶段也是中俄两国贸易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1998年底,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外贸体制改革,使中化公司失去了曾经独家拥有的石油进出口经营权。出于国际化经营政策的调整,中化在海外的经营业务收缩,国外的很多公司和代表处被撤销,其中也包括莫斯科代表处。许多曾在海外工作的同事回国后都辞职了,人生的抉择也同样摆在了周立群面前。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留在俄罗斯,走自我创业之路。由于他精通俄语,熟悉对俄业务,在当地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且当时俄罗斯不断加快市场化步伐,在资源类商品运输、出口、外企介入方面,有着比中国更加宽松、开放和透明的政策。“从当时的大环境来看,留在俄罗斯更有利于发挥我的优势。”
他接收了在中化莫斯科工作的俄籍雇员,创办企业,继续经营石油石化产品贸易——这便是埃佩克公司的前身。创业初期只有十几个人,但之前的业务链还在,原货源渠道、国内外的客户都可以继续维系,公司便运转起来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埃佩克集团的贸易逐渐扩展到油品、化肥、煤炭、橡胶、塑料和化工产品等领域。“当时我留在俄罗斯创业也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开放程度的考虑。这个机会,我们抓到了,也成功了!”
加入央企,实现更大梦想
2010年10月,周立群的人生发生了重要转折。他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被选聘到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中央企业工作,现担任中国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担任全球四大中资企业商会之一的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他说:“以前是为自己创业,这次进入央企,是为国家服务,为央企国际化服务。这是我人生新的开始。”周立群认为,央企平台给了他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他暗下决心,一定发挥海归学子优势,勇担时代重任,争当创新创业先锋,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中国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的使命和责任,投资25亿元在俄罗斯莫斯科建立了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实现了投资回报、资产增值,包括中国华为、海尔、京东等知名企业在内的14个国家30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每年拉动贸易增长近20亿元,解决当地12000多人的就业。参政议政,致力于中俄友好周立群是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履行委员职责。作为一名海归博士,他深知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两会期间他提交了“进一步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提案”。他提出国家不但要在自然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引进人才,而且要在各个领域广纳海外高层次人才,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他们回国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他担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利用自己多年在国外建立的人际关系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他的提案和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回复。

周立群在长期从事经贸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中俄关系发展,积极去做一些促进中俄友好的事情。“饮水思源,我们发展受益了,就应该回报。所以,我热心于中俄友好,关心、关注并促进中俄之间的友好往来,参与其中并发挥积极作用。”他十分注重与俄罗斯友华官员和学者的交往,为前任俄罗斯外交部部长、政府总理普里马科夫先生(友华人士之一)翻译并出版了中文版回忆录——《走过政治雷区》,帮助邀请其来华出席中文版新书发布会。他也经常邀请俄罗斯政府官员、议会议员、学者和企业家来华参观访问交流,希望他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共同促进中俄友好。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周立群带领的团队一方面牢记使命,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同时,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开展民间外交,促进对外友好和交流合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十年来,格林伍德已成为两国政府、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每年举办数十场各类论坛、经贸洽谈会。中俄两国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中俄经贸、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建言献策。十年来,格林伍德已成为中俄地方交流合作的平台,黑龙江、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纷纷在格林伍德设立窗口,建立工作站,把企业、产品、文化推向俄罗斯。中俄联手“抗疫”凸显中国制度优越2020年初,湖北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中资企业积极支援湖北、支援武汉,又从国内组织了大量防疫物资,助力在俄中资企业、华人华侨、留学生抗击疫情,同时积极帮扶在俄弱势群体、合作伙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国诚通国际投资公司被评为“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目前,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是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为两国友好发展注入新动力,2021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400亿美元,双方在能源、金融、数字经济、高新技术、航空航天、交通物流、农业、人文等各领域深层次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一系列战略性大项目顺利实施,中俄互利合作正展现出巨大潜力和优势。2022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但中俄合作无上限。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周立群会长都将带领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员企业以自身实际行动,在对俄合作前沿继续扩大和深化对俄务实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度,取得新成果,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