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中俄资讯
脱贫攻坚 — 最了不起的 “中国奇迹”
作者:   时间:2022-12-19  来源:    频道主编: Чжи Вэй
  

  尤里•瓦季莫维奇•塔夫罗夫斯基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

  “中国奇迹”这个说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成为学者、外交官和记者们的惯用语。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惊艳世界,以极具竞争力的商品在国际市场独占鳌头,在科学、体育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际上,伟大的“中国奇迹”也是由诸多奇迹构成的。我认为,让几百年来饱受贫穷、饥饿与苦难的数亿百姓摆脱困境,是最了不起的人间奇迹。

  1983年,我在黑龙江省一个小村庄为俄罗斯电视台拍摄纪录片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的贫困。当时,我们被允许走访的农家小院可能不是最贫困的,但与当时的俄罗斯农村相比,却是相当简陋——一间陈旧的木屋、一铺传统的火炕,没有家具,更没有电器;一家人为了御寒穿了好几层衣服;接待外宾的午餐见不到一点儿肉星。老人领我们看了他永久性承包的高粱地,两个儿子在地里干活,他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幸福。昏暗的柴房里,女人们正在缝制手套。热情好客的主人激动地问道: “这些手套能卖到俄罗斯去吗? ”从他对家庭小作坊未来的憧憬中,能感到这位一家之主与生俱来的进取心。

  此后,我先后近30次到访中国,虽然多半是旅行,但也去了西北和东北一些所谓落后的地区,亲眼见过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庞。在甘肃,我同一位刚从贫困山区迁居到新村的农户交谈过。他的幸福感不仅源自国家提供的一小套免费住宅和一块农用土地,更令他开心快乐的是,他终于实现了“龙头一开,清水自来”的梦想,再也不用“数着水滴过日子了”。

  ◎来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学习的人们

  我在中国感受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新的经济驱动力”。在新疆,这个驱动力就是对俄电商公司,就是国家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在吉林,这个驱动力就是昔日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已然创建了人造地球卫星制造和运营企业,开创了中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在黑龙江,这个驱动力就是工程师们兴建了拆解维修退役飞机的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我的活动轨迹主要是在南方。福建、浙江、广东等先行先试改革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几年前就已脱贫,为此还集资成立了基金会,建住宅、设企业、帮扶年轻人免费上学。但发达省份也有一些落后地区,减税降费促进了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贷款优惠使人们毫无后顾之忧地摆脱贫困。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民锐意进取,享誉全国。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周边上海和杭州的城市居民。那些城里人都向往清新的空气和闲适的乡村生活,为什么不从这方面着手发家致富呢?想法是有了,但最大的障碍就是当地尘土飞扬的石灰窑和水泥厂。后来,村民大会决定关闭工厂。如此果敢的行事风格放在哪都会令人惊叹不已,更何况在中国。

  2005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得知此事后,也感到很震惊,很关心村民通过乡村治理和民主协商解决实际问题。考察调研余村后,习近平同志表示支持农民,为其发声,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穿城而过,一侧是郁郁葱葱的山坡竹海,一侧是错落有致的矮层别墅。这虽不是标准的建筑风格,但却是余村村民别具一格的创意设计。“余村经验”已在全国蔚然成风,载着各地前来观光游览、借鉴学习的长龙般的车队就是最好的明证。从农家小院停放的轿车、摩托车,村民身着都市风格的服饰,都能看出精明能干的余村村民曾严肃地思考过如何改变命运,并通过奋斗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从前的石灰窑、水泥厂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的江河溪流、翠竹成荫的山坡、曲径通幽的山间小路、宽阔平坦的自行车道和便捷舒适的休闲设施。农家乐民宿、汽车旅馆及其地道正宗的乡村美食吸引着成百上千的“中产阶级”家庭前来消费。城市居民前来购买斗笠、小家具、灯罩等竹制纪念品,还能品尝腌笋,享受“竹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走访余村时说的这番话,如今已成为中国国策,成为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成为扶助中国落后地区百姓振兴旅游、摆脱贫困的有力手段。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中国奇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