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中俄资讯
传递中俄友谊 书写美好未来
作者:   时间:2022-12-19  来源:    频道主编: Чжи Вэй
  

  沈冰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管理处教师

  作为一名国际学生管理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加深同世界各国学生的友谊。在日常工作和交流中,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俄罗斯学生,通过一次次默契的沟通合作,不断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中俄友谊之花永远绽放。记得那是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我校有来自19个国家的27名国际学生参加,其中2名来自俄罗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队员,他们迈着热情洋溢的步伐,舞动着手中的鲜花,为中国70岁生日献礼。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作为中国近年来发展理念的体现,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于世界发展的关切。中国将在不久的未来,在世界各国之间架起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桥梁。活动结束后,国际生们非常激动,他们一边感谢中国政府及学校给予的珍贵机会,一边激动地讲到:“我们很荣幸作为俄罗斯学生代表参加此次庆祝大会游行活动。我们一定会用最精彩的表现回报学校和老师,不让中国失望。”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娜斯佳。她是一个内敛的姑娘。在校期间,我了解到她因为自己的中文发音不够好常常感到难过。于是,我多次鼓励她,陪她一起练习。随后,娜斯佳鼓足勇气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国际学生汉语演讲比赛。由于得到诸多鼓励与自身不断练习,娜斯佳在台上完美地展现了自己。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段宝贵的回忆。我相信娜斯佳将永远铭记。

  ◎各国学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几年后,娜斯佳回到莫斯科,在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我们经常通过互联网联系,分享有关汉语国际教育和两国发展的现状。娜斯佳非常感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她希望能再来中国学习交流。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阻止了我们的见面,疫情期间我们相互鼓励,互送问候与关心。我们坚信只要世界人民携手抗疫,一定会共克时艰、度过难关。

  身在中国的留学生白兰希望能一直留在中国。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的回信后,她深受感动。她说: “我十分高兴能来中国学习,十分荣幸见证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国速度、中国实力。面对百年来的艰辛与磨难,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放弃,而是凭借一代代人的努力与拼搏,以改革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这也是中国深深吸引我的地方。面对疫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取得了巨大成果。我会继续潜心学习,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到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中国,向俄罗斯、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最后由衷的祝愿中俄友谊长存!”

  白兰在攻读硕士期间刻苦努力,还非常热心地参与学校的各项志愿活动。在一次交流中,白兰问我要不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告诉她: “读博士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和技术,也可以培养其他职业技能。读博收获的并不仅是论文,还有写论文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读博士是有趣的,可以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在科学研究的过程收获新知和乐趣。这是学术界的最高学位,也是年轻人开始学术生涯的第一步。”在我的鼓励下,白兰继续在中国攻读博士。

  ◎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各国留学生

  ◎各国学生踊跃参加北京冬奥会相关活动

  梦琪同样来自俄罗斯。她在北京有一份心仪的工作,工作几年后,她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常常表达对老师和学校浓浓的感激之情。2022年,梦琪参加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仪式,并如愿成为志愿者。这使她坚定了今后继续留在中国的想法,她决定运用自己所学为中国发展贡献一份光和热。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熟悉的《一起向未来》的歌声再次响起。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

  我非常有幸自己能够带领学生们参与这样一场盛大的开幕式表演。伴随着歌声,我的脑海中浮现了每一位俄罗斯学生的笑脸。这也让我更加思念远在境外的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是否和我一样也在观看这场演出……

  未来,我会用自己对教育的真心,热心与爱心,帮助更多的俄罗斯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爱。我也将继续讲好中俄故事,传播中俄声音。我相信,时间与实践会见证中俄两国的友谊,中俄世代友好的故事必将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