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鑫
中国残奥冰球队翻译
2017年1月,一条短信打破了我原本平淡的留学生活— “看球吗?有机会免费看球!”这是一条来自好友的短信。
时值寒假,因为心疼回国机票过于昂贵,我选择了独自留在莫斯科过春节,周围的同学都放假回家了,我只能一个人翻书、看电影打发时间。看到这条信息,我深信这是解救我于无聊的良机,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看!必须看!”。
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球”并非平常所熟知的球类,而是“残奥冰球”,一项号称“最男人”的残疾人运动。而我与残奥冰球的故事也就此展开,我有幸成为中国残奥冰球队书写中俄“冰雪奇缘”的参与者。
初次相遇,刻骨铭心
凌晨5点,我随前俄罗斯国家残奥冰球队主教练谢尔盖先生一同前往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接机。谢尔盖先生开车载着我,负责搭载中方运动员的大巴则紧随身后。一路上,漫天的雪花飞舞,这位憨态可掬的俄罗斯老人却难掩内心的激动,不停向我描绘残奥冰球的魅力,讲述俄罗斯残奥冰球运动员的优异战绩,而我却在初见的忐忑中抵达了机场。一进入机场到达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统一身着黑色长款羽绒服的中国残奥冰球队。近30人的队伍,无不散发着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原本狭小的到达大厅堆满了护具包和行李箱,我来不及体会内心的震撼,立即着手协调车辆。机场的俄方工作人员更是为中方人员安排了专用绿色通道,以便他们能快速上车休息。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似乎又因为某种特殊的联系而感到特别熟悉。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残奥冰球队,也是中国残奥冰球队首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

◎ 2017年1月俄罗斯冰橇冰球洲际比赛(中国队员着天蓝色比赛服)
几经辗转,我们终于抵达了比赛城市——乌法,这是一座冰球氛围极其浓厚的俄罗斯历史名城。参加本次冰橇冰球洲际比赛的除了俄罗斯队,还有老牌劲旅意大利队和捷克队,都是世界顶级强队。此时的中国队却是一支从零起步、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的队伍,一支连比赛礼节、赛事规则及对抗技巧都要从零开始学习的队伍。
比赛开始后,中国队一上场,俄罗斯观众便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欢迎,此时的中国队员们也真切感受到了来自“战斗民族”的热情。俄罗斯队充分发挥冰球传统优势,凭借熟练球技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锁定冠军。此时的中国队也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残奥冰球,同时也再次坚定了中国队要邀请俄罗斯高水平教练来华执教的信念。
2017年11月,俄罗斯著名教练尼古拉•沙尔舒科夫先生正式受邀来华执教,担任中国残奥冰球队主教练。随后,我也有幸以俄语翻译的身份正式加入该队伍。自此,以残奥冰球为媒介并伴随中俄文化碰撞的“冰雪奇缘”正式拉开序幕。
中俄文化交融,打造王者之师
队伍正式组建后,一切开始步入正轨。冰上滑行、带球、冲撞、射门……每天都要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外教与队员沟通交流的纽带,为了确保冰上训练得以顺畅进行,从未接触冰球的我,需要从最基础的滑冰开始学起。同队员一样,经历过无数次摔倒后再爬起,“我们”终于都学会了顺畅滑行。
然而,随着训练难度的逐步加深,中俄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愈加凸显。尼古拉先生拥有固执的性格,面对队员难以领悟的要领和动作失误,便忍不住大发雷霆,而队员尝试用中国方式和外教沟通,却总是吃闭门羹。作为队里翻译、中俄文化的桥梁,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于是我开始从头学习冰球知识,从术语的准确翻译,再到冰球队的训练模式研究,我成功地找到了与主教练的共同语言。通过私下同外教与队员的不断沟通交流,我慢慢明白了外籍教练对队伍的深切期盼与不易,理解了队员对冰球知识的求知若渴,外教与队员的联系终于慢慢建立起来。为了进一步加强队员与外教的沟通交流,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教授队员俄语,从最简单地打招呼,到后来的冰球术语,队员越来越享受和外教沟通交流,感情也愈发深厚。外教从陌生的俄罗斯人变成了一位善解人意的长辈,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大爷”。沟通顺畅了,中俄文化成功交融了,队伍的训练效果突飞猛进,有了质的飞跃。

◎ 2018年中国残奥冰球队赴俄外训

◎ 2018年中国残奥冰球队获得世锦赛C组冠军
在中国残联的大力支持和全力保障下,队伍多次前往俄罗斯集训并参加友谊交流赛,开始了同俄罗斯高水平队伍交流学习。“战斗民族”热爱冰球运动,更加崇拜冰球运动员。作为翻译,每次途中协调托运、乘机事宜时,只要亮出“中国残奥冰球队”的身份,立马就会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在俄期间,运动员不适应当地饮食, “大爷”摇身变为中国队管家,积极协调基地为中国队制作中国美食;俄罗斯队更是热情好客,及时为中国队排忧解难;对抗交流赛中,俄方队员也会主动指导中方队员。
得益于此,中国队进步神速,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俄式战术风格。 2018年中国队初次参加世锦赛C组,一举夺冠,顺利晋级,开始在世界残奥冰球领域崭露头角。
稳扎稳打,再战世锦赛
2019年,中国队出战世锦赛B组,由于缺乏比赛经验,不敌斯洛伐克队,遗憾止步晋级。相较于出发时的士气高涨,返程途中队伍变得沉默寡言。平时喜欢开玩笑的“大爷”更是表情凝重,队员见到他也同样是欲言又止。我知道,大家都有心结,需要沟通。于是,我开始找话题和“大爷”聊天,从简单的俄罗斯传统文化聊起,聆听“大爷”讲述他带过的队伍、经历的赛事,慢慢地向他讲述中国文化、中国队员的性格及想法。就这样,我们慢慢地找到了适合中国队员的训练模式,开始同队员深入沟通,一遍遍复看、分析比赛视频,不断强化不足之处。这位做事严谨的俄罗斯“大爷”,凭借特有的俄式训练方法带领队员顺利走出低谷。

◎ 2021年中国残奥冰球队获得世锦赛B组冠军
2021年9月,中国队再次出战世锦赛B组,五战全胜强势夺冠,顺利跻身世界顶级强队之列,同时获得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参赛权。那一刻,中俄体育文化强强联合的震撼效果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冰雪之约,中俄携手书写奥运传奇
2022年3月,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冰球队一开局便士气高昂,连续击败3支欧洲劲旅获得小组第一强势出线;半决赛中,中国队员顶住压力,关键时刻上演绝杀,最终以4 : 3再次战胜捷克队,昂首晋级半决赛。铜牌争夺赛中,在主教尼古拉先生的睿智指导下,中国队力克上届冬残奥会卫冕季军,以4 : 0的战绩大胜韩国队。最终,中国残奥冰球队在本次赛事中取得了5胜1负的骄人战绩摘得一枚宝贵铜牌,创造了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便获得奖牌的历史。同时,成为冬残奥冰球历史上第三支闯入四强的亚洲球队。国际冰球联盟也在其官网撰文,盛赞中国残奥冰球队书写了历史。

◎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冰球队创造历史夺铜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后,中国队全体人员同主教练一起庆祝胜利
中国夺得季军后,俄罗斯残奥冰球队第一时间发来祝贺,残奥冰球成功架起了中俄友谊的桥梁。中国队在主教练尼古拉先生的带领下上演了“冰上奇迹”。
结语
中俄两国是文化大国,也是体育强国,拓展文化和体育领域交流,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这也是文化体育的独特魅力。
作为俄语人,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通向另一个国度大门的钥匙;作为翻译,就要尽己所能,为增进中俄友谊贡献一丝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将携手中国残奥冰球队继续书写中俄体育交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