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校的每个班级都连接到“俄罗斯电子学校”这一有电子记分册和日志、虚拟课堂和图书馆的统一平台。大数据如何改变教育?智慧系统能否预测孩子的分数?什么是“数字教育学”?Yandex专家为您解读俄罗斯现代化学校的新功能。
智慧作业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熬到半夜?然后老师们再花同样的精力检查作业?目前是这样。但是,毫不夸张地说,电子服务将大幅简化所有人的生活。作业本当然还会存在,但部分作业将变成电子格式。也就是说,老师可以点一下鼠标,向全班学生发送交互式习题集,由学生们在电脑或平板上完成。系统将检查答案并作出详细统计。智慧算法将统计学生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让老师知道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教学,在哪些地方可以放松一下。
这并非未来,而是俄罗斯主要学校的实际做法。Uchi.ru、Yandex.Uchebnik、YAklass——俄罗斯已经有数万教师在使用类似的教学服务。甚至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数字教育学”。实际上,这是一套可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数字资源的做法。
“我们在Yandex.Uchebnik中分析所有作业,尝试搞清楚学生为什么出错。原因很多。低年级鲜明的图画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替换它,改变条件,让其更浅显易懂。一个由教学法专家、心理学家和插图画家组成的大型团队在从事作业服务项目,”Yandex教育服务项目负责人伊利亚·扎列斯基(Ilya Zalessky)说,“有时题目确实很难,低年级学生最难掌握的是分数、小数、百分比。这时我们就想,能否让带分数的题目有更简单的提法,然后给出更复杂的方案。”
“交钥匙”课堂
电子服务系统自动统计完成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错题数量和学生行为。不可思议的事实是:系统几乎能为每个学生选择个性化的作业及其顺序。
“可以这样设置系统,然后一道作业比前一道稍微难一点儿,答题的平均正确率总是保持在80%。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一直有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他们总能得到有利于自己进步的题目。也就是说,教师不用自己去想给每个孩子的留一道题目,程序算法会帮他做。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做题进度,同时又在整个班级的做题进度范围内。理想情况下,个性化教育轨迹就应该是这样的,”伊利亚·扎列斯基说,“当然,历史、文学等文科会复杂一些。但对数学、物理、信息学等科目,这些技术今天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数字化教育内容的另一个好处,是其可以快速简单地更新。例如可以在Yandex.Uchebnik中专门添加有趣的数学题,这会让学生们对学科更感兴趣。
给课本打分
大数据在学校里能做什么?能否回答哪些课本或教学法更有效?专家们认为这目前还遥不可及。“我认为,在这一领域存在期望过高的问题。教育系统不需要匆忙做决定。不能把在其他领域使用人工智能的经验简单拿来用到学校中,”伊利亚·扎列斯基说,“要搞清楚哪些教学法有用,必需进行多年研究,考虑大量因素。没有哪台机器能做到这一点。这属于非常遥远的未来。”
我们今天能实际看到什么?例如,根据在Yandex中的搜索请求统计,知道教师们在网络中搜索最多的题目类型,这些正是课本的不足。首先,这是适合好学生的作业。一般来说,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两名学生学得特别好,需要给他们布置难一点儿的作业,却不容易找到。此外,老师们还经常搜索准备全国考试的作业,例如全国统一高考和国家基本考试。
我们时代的全国高考
智慧算法让准备全国统一高考也变得更加简单有效。每月有70万名用户登录Yandex.Repetitor,共解答300万道题!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说明了什么呢?比方说,全国统一高考俄语科中有几道题目是学生们向来做不好的,正确率只有35-40%。原因是什么?统计也可以告诉我们。原来,学生们最难做对的是需要在答案中同时选择几个数字或单词的多选题。这适用于所有科目,而不仅是俄语。
“有时候,题目难做的原因,是其客观上比较复杂,课堂上又未受到足够重视。例如,全国统一高考社会科学中的政治题,数学中的概率论,只有35%的用户能做对,”伊利亚·扎列斯基说,“现在我们正在开发一个系统,它为每名学生提供分析和解题的个性化建议。”智慧算法能确定一名学生高考前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并为他提供额外训练。
机器打分
智慧系统未来几年就可以以大数据为基础,为学生制定“数字化”个性组合——根据他的学习成绩和他参加兴趣班、奥林匹克竞赛的情况,跟踪其统计数据。仅在莫斯科,“全市统一电子日志”现在每个月就要为1000万名学生打分。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分析这些大数据的工具。该系统能预测学生会得到五分还是二分。毫无疑问是的,正如专家所说,这一点儿都不难。
“如果一名学生连续两年物理打5分,那很有可能他第三年还会打5分,”伊利亚·扎列斯基说,“至于兴趣班和社团,那么可分析出勤率统计的自动化系统确实有用。比如说,一名学生参加信息学和机器人技术小组,那么系统可以建议他再考虑一下3D建模和原型设计小组。这并非完全是对人工智能的利用,更多的是一种帮助孩子确立职业定位的建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