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讯社北京5月16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方提出的商品货物“出境不出国”与俄方的“滨海1号和2号”国际交通走廊的实践,离不开中俄双方共同的努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包括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其中之一是中方将设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首期100亿元人民币,以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合作。俄总统普京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必需消除基础设施对一体化的制约并创建相互联系的现代化交通走廊,俄方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合作,愿意为中国货物建立贯通的走廊。
李永全指出,远东开发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目前,俄方致力于发展远东,重点领域包括中转站航空线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合作。“滨海1号和2号”国际交通走廊,是俄方批准的两个构想,即利用“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面向中国黑龙江,利用“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面向中国的吉林,来运输中国的商品货物。
他继续道,在实际当中,中方也在东北地区提出了一个“出境不出国”的构想,即中国的商品货物通过俄罗斯的港口,从北方运往南方,货物虽出国境,但又返回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俄方合作伙伴对此表示接受。
李所长表示,俄方预计“滨海1号和2号”每年货物吞吐量为4500万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年吞吐量是1亿吨,也就是说两条国际交通走廊的年吞吐量会达到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半。若这些数字准确的话,那么这个项目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但就当前而言,要实现两个构想仍需中俄双方共同努力,具体化项目的实施措施。
他同时指出,战略对接也是中国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有关成立联合协调委员会的协议,实际上是中俄双方的一个能源战略对接。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2016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5000多万吨。如此大规模能源合作项目,成立协调委员会极具必要性,宏观上来讲,这也是双方“政策沟通”的体现。
李所长强调,与此同时,大规模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中方这样的举措也会惠及并促进加快中俄双方构想的落实,为两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
俄罗斯政府今年初批准了“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开发构想,拟对港口、口岸、公路和铁路等边境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并大幅简化中俄货物过境程序。“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经过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地区,将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海港连接起来。
俄远东发展部长加卢什卡5月16日表示,俄中或将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访俄期间签署两国政府间关于“滨海1号和2号”国际交通走廊合作协议。